产品的成功制备,让薛蕾有了更高的技术追求。在对金属3D打印工艺有了更为精准的把握之后,2014年,薛蕾带领研发团队历时6个月,自主研发出了C600激光立体成形装备与S300选区激光熔化成形装备。这一装备在珠海航展一经亮相,便引发轰动。过硬的品质,让铂力特在欧美选手林立的金属3D打印世界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目前,铂力特已有2个系列、6款设备面向市场销售。公司业务涵盖打印设备、耗材等全产业链,涉及航空航天、医疗、模具、汽车等多个领域。如今,铂力特已稳步驶上发展的快车道。2016年,铂力特服务国内外用户200余家,产值突破2亿元。团队也从最初的十几人迅速扩展到近300人。薛蕾用扎实的科研技能和出众的管理能力,带领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投身金属3D打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事业,身体力行地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3D打印技术自问世就受到各界瞩目。而对工业直接应用来讲,3D打印的原材料和对象90%是金属,“金属3D打印”一直都是3D打印技术“皇冠上的明珠”,这项高精尖技术在国外发轫之时,中国也同时拥有了一支团队,开始独立展开金属3D打印的研究。薛蕾正是这支团队——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黄卫东教授团队的后起之秀。在校期间,薛蕾参加了国家“十五”“十一五”涉及激光立体成形的总装预研项目、国防基础科学研究项目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因出色的表现,2010年初,年仅29岁的薛蕾被破格提升为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在谈到2017年公司发展计划和目标时,薛蕾说:“对铂力特来说,2017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公司在高新区的新厂区要投入使用,公司研发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今年计划完成包括产品、材料、设备在内的整个生态链的布局。”谈到企业对政府的服务期许,薛蕾说:“希望政府的服务效率更高一点。国家正在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对于各种高新技术而言,其发展会日新月异,不断丰富,企业发展中的各种机会窗口也会越来越小,发展机遇稍纵即逝。这就需要政府在企业生存环境保障方面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要及时、到位,以便企业能很好地把握住窗口期,不错过发展机遇。”
创业之路也是不断创新之路。2012年,薛蕾及其团队又将“航空大型钛合金结构件的激光立体成形制造技术”成功用于飞机。团队连续工作7个昼夜,成功试制了高达3米的TC4合金缘条零件。这一零件,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属3D打印零件,为我国成为“将金属3D打印钛合金承力构件用于民用飞机”的第一个国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与产业基础。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数字化的新兴制造技术。由于这种技术加工过程不需要模具、理论上可制造形状近似无限复杂的零件,这种新技术还使得制造工序变得简单,制造更加柔性、自由。更为重要的是,3D打印不仅能够制备出以前无法制备的结构、零件,也让设计师从传统加工方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设计出更多新奇、更强功能、更加优化的产品,实现设计思路的转变。这将给医疗、消费品、工业、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等行业带来变革,3D打印技术也必将作为一种基础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初次见到薛蕾,他侃侃而谈3D打印这种新兴制造技术对我们生产生活的促进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薛蕾拿下了第一份订单,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他们的第一个客户。薛蕾团队的先进技术在复杂零部件加工方面展现出的出色“天赋”和“能力”,使订单成功完成。“成飞”的这次勇敢尝试,成为金属3D打印技术走向市场的推手,也让其他犹豫的客户开始逐渐认可这一新的技术。
创业之初,因为国内很少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公司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最终,是薛蕾已经参加工作的师兄弟纷纷辞职前来“捧场”,才支撑起这个团队的技术研发。比人才更难解决的是市场,“攻打”市场是一场硬仗。对于薛蕾的团队来说,最大的阻力来自用户的不信任。“金属3D打印主要应用在工业制造领域,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对零部件的要求很高,很多人不敢冒险采用这样的新技术。”薛蕾说。开拓市场的艰难,曾让薛蕾有些动摇。但最终,他还是坚信金属3D打印技术的广阔“未来”,只是市场还未拨云见日,让人们看到它灿烂的前景。
西安新闻网讯 他辞去旁人羡慕的大学副教授职务,怀揣金属3D打印的创业梦想,带领公司科研团队专注于技术创新。如今,他所在的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大、实力最强的金属3D打印全套方案提供商,与世界一流同行比肩。他就是薛蕾,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然而,因为为金属3D打印项目多年来付出了太多心血,薛蕾一心想尽快让这个新兴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尽早接受市场的检验。为此,薛蕾放弃了成为知名教授的机会,改而选择一条更为艰辛的路——成果转化、发展产业。2011年,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依托西北工业大学成立,薛蕾也从西北工业大学辞职,带领公司团队开始探索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创业的路,有灿烂的鲜花,更有密布的荆棘。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