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的《幻象2》是一个不锈钢风动装置艺术,三根钢柱支撑着一个大圆环基座,其上的8个不锈钢小图景可以随风转动,模仿了旋转马戏的形式。这些小图景远看包含了小天使、儿童、少女等可爱的造型,一幕幕景象促使从远处被吸引过来的观者,产生超出对艺术作品本身的思考。王少军《云上的我》,用3D打印着色技术,塑造了一个肩驮小天使,光头赤脚,边仰望天空、边在云上奔跑的漫画式人物形象,使人望之即觉诙谐幽默,生出喜爱、亲近之感。作者通过这个作品一方面达到了愉悦观者的目的,另一方面更是创造了一个肩负本我的众生标准像,从而拟人化了我们每个人的思绪飞扬,引人深思。张耀的《大道至静》以及王志刚的《对语》也属于此类作品。前者用黑白两色的棋子塑造了一盘极具玄学韵味的棋局,棋手盘膝而坐,上身被拉长,两者对坐沉思,感染着周边的氛围,能够使观者在极熟悉的场景下产生静定、内省的观感;后者用镜面不锈钢塑造出了一位水中面山的老者,反光材料圆融饱满,底部的水波折射出支离破碎又如梦似幻的光线,造型整体使人们联想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古意,同时老者与山峰间你中有我的反光,也使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照,了悟“天人合一”的意境。《大道至静》和《对语》在圆润可爱的独特造型下,包含了作者将传统文化寓于当代雕塑的匠心,也符合西安作为古城的文化定位。
此次展览由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联合陕西省美协主办。展览别开新面,特邀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杨兵担任策展人,孙振华、傅中望、王少军、赵萌、唐尧、贺丹、王志刚等七位国内著名批评家、艺术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从全国邀请知名艺术家提供公共艺术作品参评。其中优秀雕塑作品收入港务区公共艺术景观建设作品库,为未来的港务区环境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从不知所云到津津乐道
《丝路方舟》赵萌
从孤高自诩到开放亲民
上述公共艺术作品均选取了大众熟悉的文化符号进行构思创作,从而具备了易识读的文化属性。这将使此类作品在真正进入公共空间以后,更容易成为民众观看、解读、谈论的对象。一方面,艺术作品本身在这解读与谈论中形成了艺术再生产,产生了更多内在意味;另一方面,对公共艺术的解读探讨行为将促进城区居民对公共艺术乃至当代艺术等的关注,形成一种良好的文艺氛围,让艺术真正在日常生活中觉醒,从而塑造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良好文化艺术气质,长远而深入地影响民众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模式。曹瀛文
公共艺术:创造有意味的文化空间
将传统文化寓于当代雕塑
什么样的公共艺术,才是专家和大众都叫好的公共艺术呢?
《勺子 盘子 咖啡杯》戴耘
《天象四神-朱雀》 郅敏
近日,“新丝路·西安国际港务区公共艺术展”的成功举办,无疑吹响了当下西部公共艺术的冲锋号,从全国众多雕塑家作品里精心评选的60组新颖奇特而又充满陕西地域特色、精神文化内涵的公共艺术雕塑惊艳亮相,让观者大饱眼福——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