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峰采脚下 ,更有一峰在上头。”(赵令武诗)
于鹏生与斯 ,长于斯 ,他画中的山水 ,多是典型的北方山水。 正是秦岭的苍茫 、博大、雄强、浑厚 、精深...... 给了他如山的性格, 给了他艺术的灵气 。
于鹏山水作品:我倒是希望于鹏是一座火山,正因喷薄,才有生命。火山那炽热的岩浆,何尝不是生命的血液?
于鹏山水画之真实 ,让人一赌 ,就觉身临其境。无论是勾 、皴 擦 、点、丝 ...... 笔法之娴熟亦令人惊叹 ,画中山石 、河流 、树木 、花草、飞鸟、虫鱼等,俱是传神之笔。
初见于鹏 ,觉得平凡至极,个子不是太高 ,穿着随意,相貌亦不出众 。无非就是西安灞桥一介草民。
经过多年的打拼,如今 ,于鹏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 ,他的山水画已渐入佳境。但是艺术的路何其漫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在书画界开辟一席之地,画出自我。
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画展,多幅作品获奖,或被海内外人士收藏,或作为几种刊物封面。
西安山水画家于鹏
长安自古帝王都 ,秦岭脚下的这座古城如今已生机勃勃 ,可以说,不只重现大唐之辉煌,应该是远超大唐盛世。
国画山水 ,有人说 ,“画山不像山 ,画水不像水”,书法也讲“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我感到应以平中寓奇为妙。
大自然鬼斧神工 ,山水千变万化 ,千奇百怪 ,高深莫测 ,一个人穷其一生之精力 ,未必画得尽善尽美。
于鹏不写诗 ,却把一些古人的诗 、一些朋友的诗烂熟于心 。但像王维一样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何其难啊!
“ 从具象写实到抽象写意的主观精神感受和表达,走过一条艰难、迷惘、曲折、困惑的路程,他在山水画笔墨语言的探索中坚守自我,在中国传统精神上寻找自我,在西方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自我,在时代语汇中融入自我,终于在茫茫艺术苦海中找到了自我。”(慕保国《梁振华山水画评析》)希望于鹏也能走梁振华先生这样一条路。
于鹏山水画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正所谓“山不矜高自及天”,“无限风光在险峰”,攀登之路还很长。
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东龙秦风书画院副院长;西安经济文化对外促进会理事;长安诗词论坛大家之家书画版版主;西安于右任书画学会会员;龙池书画院副院长;陕西书画研究院理事。
但我惊奇的是于鹏,竟然把山水画得有条有理,有声有色 ,不同凡响 ,比一些自称美院毕业的人强过百倍。
我相信,总有一天,这只鹏鸟,会眼含丹霞,翅裹风雷,自由的翱翔于大山之巅 ,不只艺术,还有生活。( 文/赵令武)
自幼受家父教诲学习书画,后师承冯银良、李应虎、张文顺、王荫甫、王西京,王建树,马继忠,赵树松等老师学习国画。现专攻国画山水,摹古习今,采南取北,不论门派,扎实学习,灵活用笔,自成风格。从笔法、墨法、意象到意境,不断否定之否定,逐渐认识到摹形、化形、无形、形形无奈、形形精彩、形形有玄、形形无奥、法度自然、各画其妙、远近虚实、共展风情。
我想:艺术不是生活的照搬,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诗)“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翻过一山拦”(杨万里诗)
于鹏性格不温不火,所谓没脾气之人,有着大山的沉稳与坚实,生活的重担也压不弯他如山的脊梁。字如其人,画亦如其人,于鹏山水画的线条 ,多了柔和 ,少了冷峻。
于鹏之所以画山,因他有着山的胸怀,性格豁然大度。他自己也是一座山,一座有些沉默的大山。但沉默易归于死寂 ,要画就画强暴的一团火,点燃生命的激情,这才是艺术,这才是震撼人心的力量。
于鹏,名鹏, 字展翼,秦人也 。 但绝非于右任之后人,然父亲早年保家卫国 ,抗击日寇 ,亦是于鹏之骄傲。
人生好年华不多 ,时间金贵,人要有追求,要胸怀大志 ,特别是搞书画之人,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枯燥的 ,是乏味的 ,是暗淡的 。
于鹏正值盛年,是吸收营养的时期 ,是书画艺术成熟的时期,也是生活艺术成熟的时期。
“既为鹏鸟应图南”,做人就要做人中龙,做松就要拔地三千 ,为鹏就要扶摇直上 。
于鹏与名家合影
我惊奇的是于鹏 ,怎么能画出如此高水平的山水画?也惊奇于他这么多年是怎么作画 。
我感到,于鹏正在攀登一座大山。山峰的高耸入云、山路的崎岖蜿蜒 、山谷的深不可测......都使他牵肠挂肚,如履薄冰,彻夜难眠!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