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你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凯伦史密斯:我们在做展览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经验来为艺术家服务,那这个服务是一定要把他的作品以一个最好的方式展览出来,给他相对合理的展览现场。就拿我平时很喜欢的写作这件事举个例子,作品完成之后需要有一个专业的编辑来帮你整理,你必须要学会跳脱出来站在自己之外,让另外一个人帮你看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当你离它太近的时候,很多漏洞你是看不出来的。艺术家也是一样的,当他离自己的作品特别近的时候,有时候他需要从自己的角度跳脱出来,所以我们所要做的,或者也可以说我们所坚持的就是通过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艺术家安排做展览比较好的陈列方式。
你认为和西安最像的是哪?
凯伦史密斯,英国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Art Now Volume 4》中国部分的作者,曾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为中国当代艺术策划过多项群展和个展,包括展览“波普之上”(上海余德耀美术馆,2016),“醍醐”(上海外滩美术馆,2013),“目耳计划”(北京今日美术馆,2009),大型群展“The Real Thing”(英国泰特利物浦美术馆,2007),“国人:中国当代摄影和录像艺术”(德国沃尔夫斯堡艺术博物馆,2004)等,2005年,凯伦成为OCAT深圳馆的学术顾问,并于2012年被任命为OCAT西安馆的执行馆长。
好像没有特别的
对于一直接受西方教育和欧洲艺术史熏陶的凯伦而言,这样的作品对她冲击尤为之大,但因当时不会中文,无法直观、客观的了解当下大陆和大陆人的想法,仅仅是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看待这些作品,不免显得有些外行。在香港的两年中,凯伦搜寻着关于大陆当代艺术的相关信息,没有图书馆有相关资料,没有深刻的文字介绍,甚至没有信息入口,了解大陆的途径几乎为零,这让凯伦心生了要去大陆看看的念头,带着对艺术家本身的好奇心。
唱歌不好听
系列西安馆长人物集合,以飨读者。
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西安,它太独特了
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凯伦史密斯:我特别喜欢动手做一些手工,所以我在这个团队里,虽然我们分不同部门,但我们其实是一体的,有时候我们会一起来布展,之前有一次展,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会围坐在一起为艺术家一起做衣服,我有时候也会帮保洁阿姨收拾收拾,但我还是非常感兴趣去做教育活动、讲座、艺术家对谈,电影放映,介绍作品这些。
整整二十六年,斗转星移,凯伦史密斯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所有热情和年华献给了中国。
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觉得最痛恨?
能够天天和艺术打交道
用耐心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个独立的外国人,九十年代初你来中国得先有个身份,凯伦申请以科研学者的身份进入大陆。但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一切都要从学习中文开始。用她的话来讲:“中文很难,但这是我需要的!如果你不了解中国文化,你就没法了解中国当代艺术。那时候中国人弘扬学雷锋,流行说同志们好,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一些文字所处的语境并不能完全明白,因此学习初期也经历了很多尴尬。”
▼
▎采访后记
看一件很好的艺术作品,不分时代和国家
凯伦史密斯:今年是我们很特别的一年,是OCAT西安馆的五周年,每年我们都会有三个展期——春、夏、秋,今年的秋季展是我们真正五周年的日子,到时候我们会邀请一位加拿大艺术家来这里做视频装置,他的动画是用水墨的方式来讲一些很好玩儿的故事。西安没有太多的艺术媒体,有你们这样的采访机会我们也觉得非常好,所以还是希望有不同的人群来接触当代艺术。
原标题:馆长专访丨OCAT西安馆凯伦·史密斯,她将自己二十六年的热情和年华献给了中国当代艺术
记者:当游客参观完馆的时候,他们会对别人说一句话的感受,你希望是什么?
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