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任学术主持联展开设“展中展”
九城变十城“九城联展”实力壮大
藏家郑女士也表示,今年收藏都理性了,现在可以挑到价位不高的精品收藏,特别是年底公司也有一些商务往来需求,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下手了。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几位成都买家。藏家肖先生表示,以往这个季节确实是秋季拍卖会粉墨登场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但今年除了逛拍卖会外,还有一个去处,就是去看看画展。今年收藏市场受经济影响,艺术品价位都有理性回归,是下手的好季节。特别是和成都相比,西安画家的作品价位确实不高,精品却很丰富,而且这次展览中,很多西安画家都是有学院派背景的。
《成都商报》总编辑陈舒平代表主办方“成都站”发表了讲话,他说:“从去年开始的‘九城联展’做到了覆盖全国最具艺术资源、最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并且实现联动后让不同地域的观众可以站在全国高度欣赏风格各异的作品,这在全国掀起了空前的艺术关注度。”他也预测了未来“九城联展”的发展方向。
首届“九城联展”的布展分类标准是以九家主流媒体所在的城市为线,用地域布局,给观众传达空间上的画派风貌。经过一年的巡展,“九城联展”已发展为一个成熟的展览平台,因此在第二届联展中,展览方式打破了城市格局,按照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分类布展,专业化融合,展览从“数量级”转型到“质量级”,这也是媒体艺术联盟的一次自我升级。十所城市在参展作品的挑选中也不再拘泥于一种艺术类型,而是国、油、版、雕皆有涵盖。
本报特派成都记者富筱琦
未展先热西安作品预展即被收藏 打破格局国、油、版、雕分类呈现 成都站中,西安作品是未展先热。在10月26日的预展中,韩勃正的国画作品《午后》和白霜亮的四尺斗方作品《禅语》,就被成都一名藏家收入囊中。有藏家直言,一直对西安的画家和作品持有很强的信任感,他认为,西安画坛的传统功力在10个城市中“绝对排在前两位”。而开展首日,来自西安中国画院专业画家罗春波的参展作品《塬山云影》,则直接被西安知名藏家张怀清先生以通过电话委托本报特派成都记者的方式收藏。张怀清表示,作品饱满有力,气势浑厚,属于有大潜力作品。 在第一届“九城联展”中,西安画家表现极其突出,不管是参展作品被收藏数量,还是被收藏作品的总价值,在9个城市当中都名列前茅,其中张小琴、刘永杰、李阳、范鹏杰、闫谊等人更是在相关榜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一次共有20位中青年艺术家代表西安参展:国画单元有刘永杰、张小琴、姜怡翔、李云集、李鸿照、李阳、乔宜男、王犇、陈斌、耿齐、王珊、白霜亮、韩勃正、范鹏杰、罗春波、冯颖娜、闫谊,油画单元则由钟国昌、麻爱周、李易初3位画家组成。 记者了解到,成都站的展览,汇集了来自10个城市的140余位画家、超过300幅艺术作品,还首次打破了地域界限和划分。 在看到西安参展画家韩勃正的作品《午后》时,本届联展的学术主持冯斌评价道:“传统中见新意。”他还说,所有的参展作品都不是应付之作,媒体平台能收集到这么多好作品,专业人士都不见得能组织到这么完整的作品。 成都站主办方将联盟大旗转交给北京站主办方 本届联展的展中展——“2012成都当代艺术展”、“青年艺术100之10人展”等也同时亮相。 在“第二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中,《京华时报》是新加盟媒体,北京也成为新加入的展览城市。其他八家分别是西安《华商报》、成都《成都商报》、广州《南方都市报》、上海《新闻晨报》、济南《山东商报》、武汉《楚天都市报》、南京《现代快报》、沈阳《华商晨报》、杭州《都市快报》。“9+1”,“九城联展”的规模在逐步壮大。但尽管“九城”变成了“十城”,经组委会讨论,考虑到“九城联展”已初具品牌效应,不论未来加入的城市有几个,都称为“九城联展”。 10月27日上午10点半,“第二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在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内的成都艺术超市盛大启动。经过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已经在全国初步建立品牌的“九城联展”有了不少新变化,不仅新增了北京站,将《京华时报》作为主办媒体之一,同时还首次邀请到著名评论家殷双喜、赵力及冯斌担任学术主持。而在参展规格、规模全面提升的情况下,西安画家首站表现依旧不俗。 本次联展还特别邀请了三位艺术圈专家担任学术主持,他们分别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著名艺术批评家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学者、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AMRC创办人、青年艺术100发起人赵力和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斌,他们对参与展览的艺术家和作品进行梳理和筛选,并且为展览撰文,以保证展览的学术性和高质量,同时也希望能够用学术来引领市场。 西安《华商报》总编辑鲍剑先生也上台致辞,他说:“‘让艺术影响城市、让艺术点亮城市’一直是我们举办本次活动的宗旨,希望更多的画家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大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