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丝路群雕的艺术效果更加鲜明,马改户教授在创作中吸收了汉唐石刻的表现手法,对重叠的骆驼,驼背上的货物以及衣纹装饰、道具等细节进行浮雕压缩,使艺术风格富有汉唐特点、气宇轩昂,与古都西安的浑厚大气凝练的风格相互呼应。中国传统艺术品位,在饱满与雍容的同时,也讲究写意、空灵、通透之哲学意味,更注重其中的疏密、留白与虚实。马改户教授在前期规划时还充分考虑到了观者的心境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当时,雕塑建在两条马路中间的林带里,我担心雕塑群太巨大,变成了一堵墙壁,就在骆驼中间留出了几个形状各异的洞,这也是吸收了我国园林山石的露和透的手法,这样一来,观众在欣赏雕塑的同时,还可以看见对面的车辆和人流,就会体会到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之美。”
群雕中的唐朝官员形象是标准的陕西汉子
牵骆驼的胡人
分享到:
强调汉唐气象 注重意境
建成这座巨大的雕塑相当不易。回忆起20多年前的往事,已经85岁高龄的马改户教授十分感慨:“雕塑材质选用的就是咱陕西本地的花岗岩石料,由760余块半立方米大小的石块刻制组装而成,共用石料350余立方。群雕构图设计中,强调富有节奏感、流动感很强的沙梁轮廓线,以及塞外古城残垣断壁的形象特点。为了表现驼队长途跋涉的感觉,我特意把构图一字排开,强调一个长字,并根据驼队走路的姿态,进行了疏密组合和高低起伏的变化,加强驼队外轮廓线的节奏、运动变化,给人以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运动联想和形式美感。”
□文/职茵 图/尚洪涛
而其中的三位汉族唐代官员形象的塑造,则源自马改户长年对陕西人外表气质的细心观察。“我发现古代雕塑艺人既不画速写又不对模特,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多半靠观察、记忆生活素材而来,然后再加上自己的综合创造,擅长把生活中的人变成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创造出的形象都是非常概括而鲜活的,在当地百姓中都可以找出这些人的影子来。比如秦俑大都像临潼或者甘肃平凉一代的人,汉阳陵陶俑多是关中人的模样。当然,群雕中唐朝官员的形象是标准的陕西汉子。”
日期:[ 2013年12月8日 ] -- 艺术视窗 -- 版次:[ 12 ]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