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上午,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冯远征莅临 西安外国语大学 艺术学院,在长安校区JA111报告厅为 西安外国语大学 师生作了《听冯远征说——表演艺术教育与创作》专题讲座。省内部分表演艺术家、 西安外国语大学 艺术学院等相关学院师生及兄弟院校学生话剧社团等聆听了讲座。
相关链接:冯远征,祖籍陕西韩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1989年应邀赴联邦德国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戏剧系进修戏剧表演,主攻格洛托夫斯基表演学派,主演、参演话剧、影视剧作品三十余部,兼任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导师多年,是“最受观众喜爱的话剧、影视表演艺术家” 之一。2015年度,与余少群主演的话剧《风雪夜归人》登陆国家大剧院、以《老农民》马仁礼一角获得第21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男配角奖、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本次讲座系“艺术教育暨艺术学院建院五周年专业建设”系列活动学术讲座之一,10月下旬艺术学院还举办了“陕西省高校戏剧社团、专业话剧演出团戏剧展演周”实践教学活动,展演周期间,聘请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刘远女士为实践教学合作教师。
校党委副书记王天平代表学校对冯远征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冯老师对艺术学院师生的厚爱,并希望艺术学院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大引进学者型知名艺术家进课堂力度,促进 西安外国语大学 艺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艺术学院副院长南华介绍了冯远征老师的话剧、影视剧作品表演风格以及他在德国学习、在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的执教情况。
讲座伊始,冯老师认真观看了艺术学院学生剪辑的《冯远征艺术形象回溯》短片,并微笑赞叹。接着,他从表演艺术教育谈起,精辟评述了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学派、德国布莱希特间离学派、我国梅兰芳技术学派等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的各自特点与历史贡献;从学理与实践方面论证了德国格洛托夫斯基表演学派作为斯坦尼体系承继者的创新之处、将之引进国内本土化的经验与心得,以及这些表演学派对中国表演教育、表演创作的影响和意义。他指出,每个人身上都有与生俱来的表演艺术潜质,就像一座金矿,作为表演教师,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挖掘这座“金矿”,鼓励学生实现他们的艺术价值。随后,冯老师从自己求学、从业的经历出发,谈及了当年作为考生接拍的第一部戏、著名导演张暖忻的《青春祭》,并提出“观察是创作的基础”。他说,体验生活的关键是心态,绝不可以走马观花,演员只有踏踏实实走进群众,作为群众中的一员去用心体验生活,才能为观众奉献良心之作。
互动环节,冯老师认真解答了师生的提问,介绍了自己十年磨一剑的新作《司马迁》的剧本特点以及塑造司马迁形、台、声、表等的心路历程。整个讲座气氛友好、热烈,台下掌声不断。最后,他坚持把学生送给自己的鲜花献给了现场长者,表示,此次来 西安外国语大学 讲座授课,与师生进行艺术专业知识的交流感到非常愉快,并为同学们所表现出来的扎实基本功所打动,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次造访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