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点米苔花,一样装饰姹紫嫣红芳开遍的满园春色。让建筑城市的人堂堂正正地居住在他们挥洒青春汗水的城市;让背井离乡的年轻人踏入这座陌生城市时心里依然能有底气,有希望,有安全感,这大概是西安这一户籍新政最为动人的地方了。
▲ 4月1日,陕西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会。图/新京报社
略显逼促的家乡装不下少年人的凌云壮志,高楼林立的都市不知何地是归处。户籍政策的放开,或许正是灯红酒绿繁弦急管的都市放下高傲的身段,拥抱这些装点自己的异乡人的必然举措。
其中,西安出台的户籍新政则更显得“别具一格”,“凡在西安市市区依法注册登记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可申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的法人股东和企业员工落户”。不再以学历作为落户的硬指标,成为了西安户籍政策的新亮点。只要为城市发展建设出力,不在乎学历高低,只要有志于此,皆有机会借好风上青云。
《新华字典》上有个例句“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让每个普通人感受到归属;让每个平凡人看到光明的前路,变唯学历是举为唯贡献是举,这,便是一座城市最让人为之心动的地方。
一座城市的人间烟火,离不开每个身处其间的人。如果说精英们推动城市发展的进程,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筋骨;那么更多的普通人则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一点地将城市构筑,填满她的血肉。万丈高楼离不开地基,百尺竿头也须扎根地底,既然城市离不开每个平凡的我们,又有何理由将普通人拒之门外?
更何况,单纯以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未免有些迂腐。我们见过沉迷游戏综艺一事无成辜负大好时光的大学生,也见过象牙塔外工作之余不断提升自我饱读诗书的普通劳动者;有德不配位的大学老师,也有坚守一颗良善赤子之心的平凡人。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不同岗位、不同阶层人们的相互合作。那由无数行业构成的城市,又怎能离开这些兢兢业业的普通人?
中国人讲究故土难离,易起莼鲈之思,最难割舍的是乡愁;行万里路,也总有一怀愁绪将游子与故乡勾连。如果说故园情结之于古人视情怀,是离索愁绪;于今人而言,则更平添几分无奈。
伴随着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南京、苏州、西安等一大批城市相继开放落户政策,一场求贤大战风起云涌,正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不相让。蓬勃发展着的城市,引来无数有志青年,渴望着一展宏图,成就一番事业。
林子杰(南昌航空航天大学)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